清华大学“赵元任学术讲座”第一期 | 汉语语法-语义演变:类推、重新分析与外借机制
清华大学“赵元任学术讲座”
第一期
基本信息
时间&地点
讲座时间:2024年4月12日14:00
讲座地点: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19
提示:校外师生需要预约入校
主持人
张赪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句法研究。
主讲人
贝罗贝 (Alain Peyraube)
贝罗贝(Alain Peyraube) 先生目前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CNRS, 法国巴黎) 的名誉研究主任,社会科学高等学院 (EHESS, 巴黎) 的中国语言学首席教授。他于1985年至2000年担任东亚语言研究所 (CNRS&EHESS) 主任,并于2010年至2016年担任里昂高等研究院院长。
贝罗贝先生于2005年至2011年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兼职教授,自2007年起担任北京大学名誉教授,自2020年起担任香港城市大学名誉教授,欧洲研究理事会 (ERC) 科学委员会创始成员 (2005年-2013年),自2009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荣誉研究员。他于2006年成为欧洲学院 (Academia Europaea) 院士,2013年担任其语言学科主席,2016年成为董事会成员。
贝罗贝先生曾担任国际中国语言学协会主席,也是欧洲中国研究协会主席。他曾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香港浸会大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以及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
作为汉语历史语法和汉语方言类型学的专家,贝罗贝先生撰写了五本书和约200篇关于中国语言学的论文。他的最新研究是从跨语言的角度在广义的功能认知框架内完成的。
讲座摘要
汉语语法演变机制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1994 年间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状况和成果,我在 Huang and Li(1996)主编的《New horizons in Chinese linguistics》一书第五章已经作过概括介绍和叙述。1994 年以来,汉语历史句法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最近 20 年该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也许是对汉语语法演变机制所做的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思考。”
关键词
重要概念
※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
Newmeyer (1998):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grammaticalization.’
※ 重新分析:reanalysis (neo-analysis)
(Campbell 2001)
※ 类推:analogy
※ 去语法化:degrammaticalization
(Norde 2002, Heine 2003, Ramat 2001)
※ 功能更新:exaptation
(Lass 1990) or functional renewal or 重新功能化 refunctionalization (Giacalone-Ramat 1998)
※ 单向性:unidirectionality
※ 语用推理:pragmatic inferencing
(Traugott & Dasher 2002)
※ 构式化:constructionalization
※ 构式变化:constructional changes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Traugott & Trousdale 2013)。构式化 (constructionalization) 通常指的是新结构的形成,而已存在结构显示出的多样变化则叫作构式变化 (constructional changes)。